首页 >> 钩毛果属

【一线风采】脱贫攻坚的农业担当——壶关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综述多毛坡垒

发布时间:2023-02-02 12:43:15 来源:三安农业网
【一线风采】脱贫攻坚的农业担当——壶关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综述

蒙古葶苈脱贫攻坚的农业担当

——壶关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综述

深冬时节,行走在壶关大地,依旧处处生机勃勃、红红火火的景象:一个个标准化蔬菜大棚内,红彤彤的西红柿、绿油油的青椒正被人们收获;农企生产车间,一批批农产品刚从基地下来,又“奔上”生产线进行深加工;集观光、农事体验、娱乐、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产业园内游人如织……壶关的农业生产正在蓬勃发展。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沉淀了历史,繁华了当下。

近年来,壶关县农委积极发挥行业优势,履行部门职责,从编制产业规划、落实惠农政策、建立联结机制、提升劳动技能等重点环节入手,按照“稳产业、调结构、保质量、争效益”的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形成了“生产有基地、加工有企业、营销有组织、流通有市场”的基本框架,全县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创新的局面作出了新的贡献。

在具体实践中,壶关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市场导向,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市场前景好的山地特色农业。

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活动,逐步解决农业发展瓶颈,推动农业特色产业转型跨越发展。

——科学规划,产业结构调顺调优。目前,全县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百尺、店上、集店等乡镇为主的西红柿、豆角和辣椒等旱地蔬菜产业区;以树掌、石坡、鹅屋等乡镇为主的连翘、党参、黄芪等中药材产业区;以龙泉、店上、五龙山、黄山、东井岭等乡镇为主的康乃馨、百合、非洲菊、油用牡丹等花卉产业区;以龙泉、百尺、黄山等乡镇为主的构树、葡萄、玉露香梨等干鲜果产业区;以晋庄、石坡、桥上等乡镇为主的古村落、采摘园、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产业区。

——政策鼓励,推动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全县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今年年初,该县出台了《壶关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政策》,对全县种植养殖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能人大户进行奖励补贴,发放各类奖补资金3000余万元,有效提高了贫困户的参与度,推动了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发展。

——加强培训,发挥技术对产业的支撑作用。今年以来,该县农委结合农时农事需要,组织农业技术专家针对性开设培训课程,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大规模开展贫困劳动力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0余人、贫困劳动力2000余人。为广大农民通过发展脱贫产业增收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回望过去,壶关人民披荆斩棘,克难奋进——全县农业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农业发展指标持续提升;放眼如今,千里沃野,生机勃勃——全县紧紧围绕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形成各乡镇现代特色农业“百花齐放”。

生态 品牌构建农业发展新格局

走进壶关县店上镇西汉村东盛种养专业合作社,果蔬和花卉已喜获丰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花卉大棚种植基地里,康乃馨含苞欲放,长势良好,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花苗,准备销售。

这是壶关县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的一个典型,也是经营主体用心经营、支村“两委”和贫困户齐心协力结出的硕果。

在康乃馨大棚,只见几名工人正在忙着采摘花苗。

“我在合作社干活已经有一年多了,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后来合作社培训我们管理花卉,我们学到了很多技术。在这里上一天班能挣40元,一年下来能挣4000多元工资。”西汉村村民盖平芳说。

目前,该合作社拥有60米标准式四季大棚44座,占地100多亩,主要种植马斯特、理想、激情等康乃馨品种,以花卉产业为主导产业、蔬菜产业为互助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增收。

这只是该县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

在壶关县店上镇中桥村山西润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大早,庞海霞就和同事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庞海霞几个月前还是中桥村一位地地道道的农家主妇,由于家里的收入全部来自2亩玉米地,生活十分拮据。今年,村里成立了山西润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庞海霞第一时间就到企业应聘,经过培训,勤劳刻苦的她摇身一变成了懂技术、会管理的车间负责人。务农加务工,庞海霞的收入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和庞海霞一样,在山西润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工的中桥村村民就有40多短四角菱个。

“以前大家种菜都是跟风种植,一哄而上,产品上市集中并且质量上不去,卖不上好价钱。现在我们村成立了壶关县凌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中流转土地实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不光提高了种植户收入,许多农户也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了产业工人,大家不但有土地流转收入,还有劳务收入。”采访中,正指挥群众收获牛膝的壶关县凌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闫文雷说。

而店上镇店上村的旱地西红柿种植大户王磊也不甘落后,今年他种植的20多亩旱地西红柿,收入20多万元,带动10余户贫困户户均增加收入5000多元。“我现在已经申报了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奖励补贴、种植西红柿补贴和有效带牛舌草属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补贴,全部下来还有两万多元。”王磊兴奋地说。

壶关县坚持把叫响一个品牌、培育知名品牌、关注商标注册,放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的重要位置,不断提升产品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3家企业、33个品种通过“三品”认证,认证面积达到1.1万亩。“壶关旱地西红柿”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

近年来,壶关县围绕“村有脱贫产业、带动企业、合作社,户有增收项目、劳动技能”的“五有”目标,探索实施“公司 基地 农户”发展模式,通过采取资源开发、资产收益、入股分红、招商引资、能人领办等多种办法,全面盘活资源资本,积极培育壮大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光伏发电、旱地西红柿、中药材、花卉种植、乡村旅游、规模养殖等十大特色产业,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脱贫、产业转型发展,走出了农村、企业与贫困户帮扶联动、互惠共赢、同频共振、同步推进的抱团脱贫致富之路。

农业 旅游架起脱贫致富“高速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昔日陶渊明笔下让人神往和称羡的“桃花源”,如今在壶关大地星罗棋布,美丽乡村处处可见。

怀揣着村美民富的梦想,壶关县农委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成效十分显著,一批古老的村寨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石坡乡南平头坞村位于壶关县东北部35公里处,山大沟深,石多土薄,全村399户1174口人,耕地面积仅357.3亩。长期以来,由于交通闭塞、土地贫瘠,村里上无资产、下无资源,村民大多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原始农耕生活。“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这里生存条件、生活环境和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

几经努力,这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成为了亭台楼阁林立、街道干净整洁、环境优美舒适的“省级文明村”“市级美丽宜居乡村”。2016年,在扶贫工作队牵线搭桥下,联系涂料厂商免费提供涂料,对村里所有房屋墙体进行粉刷并绘制了文化墙,把村子打造成彩色村庄。同时在后山新建了4座观景亭,新建了文化大院和民俗大院,将2座污水池改造为景观池。如今的南平头坞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人人称羡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宜居乡村。

村民郭青堂把自家房屋改造成了农家乐,经营着10来间客房,年收入达到8万多元。“淡季的时候一间客房50元,旺季能达到100元以上,发展旅游让我们这些村民受益太大了。”郭青堂高兴地说。树掌镇神北村贫困户郭文兵2018年种植7亩西红柿、7亩豆角、11亩辣椒,一年收入达到15万元,申请各类奖励补贴1.4万元。

12月20日,在壶关县集店乡岭东村凤凰山庄,市民李先生正和女儿在亲鸟园合影。“早就听朋友说这里不错,今天一天早就和女儿赶来了,上午在马场学了学骑马,太好玩了,以后周末会经常来玩。”

集店乡岭东村邻长治东环高速口,松柏叠翠,绿树成荫,上千亩山地绿化覆盖率达到89%以上,东南西面连绵起伏的青山,将城市的喧嚣和污染隔离。该县充分利用这一区位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的“三变一有”主线,以产业为支撑,以市场为纽带,积极探索构建“乡村旅游 合作经营”的经营运作模式,实现了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多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走出了一条“合作社 集体经济组织 贫困户”的资产收益扶贫新路子。

“凤凰山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涉及旅游休闲、娱乐、种植、养殖等产业。初步规划项目有千米跑马场、热气球场、亲猴园、亲鸟园、窑洞民宿、窑洞酒店、温泉民宿等8大类37项,预计建设期为两年,总投资预计约为1.5亿元。项目完成后,可日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年提供劳动岗位140个。

近年来,壶关县通过合理设计规划,挖掘民风民俗,促进乡村环境优化和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度假村、农家乐,积极吸纳劳动力就业,实现乡村旅游发展,贫困户致富增收,推动全县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打造了瓜掌、崔家庄、芳岱古村落,南阳护一颗心中草药观光大头茶属园、怡鑫园草莓采摘园和南平头坞村“七彩村庄”等一大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及观光点,2018年被评为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逐渐成为全县脱贫致富的“一把利刃”。

农业 科技引领农民“智慧行”

“这次蔬菜实用技术培训,我是主动要求参加的,看到村里许多村民都靠种植蔬菜致富,很是羡慕,学会技术,明年我也把家里的4亩地种上蔬菜。”12月17日,在壶关县2018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蔬菜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班上,集店乡东长井村曹颖高说。

通过系统性、基础性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后,集店乡会龙庄的杨欣欣把自己的蔬菜大棚扩展到了8个,同时还种植了25亩旱地西红柿和豆角。依托农技、营销知识,杨欣欣的蔬菜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年纯收入达到了20万元以上,同时带动周边贫困户近20人,户均增收1800元—2400元。

按照杨欣欣的话讲,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后,她的“眼光远了”,对发展的信心更加足了。

在12月17日,由壶关县农委主办、各个培训机构承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3个班同时开班,当天参加培训的学员近200人。

“以科技兴农、人才强农为总抓手,以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农民为核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壶关县农委主任徐云开道出了该县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阔步前行的底气。

“作为壶关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点,壶关县成才职业技术学校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培养了上百名致富带头人,他们不仅为当地的发展注入了动力,更带动了周边乡村的振兴。”壶关县成才职业技术学校弓老师说。

通过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学员们纷纷走上种植养殖致富道路,有了新型职业农民,就有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底气。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该县把培育工作与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基层组织建设、教学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形成了具有壶关特色的“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培训模式。

近年来,壶关县农委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350人、贫困劳动力6000余人,认定初级新型职业农民100人。大批种养专业大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带动形成了大批专业村,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仓廪实,民心安。去年,壶关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04元,同比增长10.7%,今年前三季度达到4364元,增长11.5%。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4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6358户65116人实现脱贫,其中2018年有70个村16036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还有6902户14349人将于2019年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30.1%下降到5.4%,降低了24.7个百分点,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这是一条金色的上升曲线。

号角吹响,路径清晰。壶关农人怀揣对这块土地深沉的爱,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壶关人民建设了丰饶而富足的壶关农业。

如今,放眼壶关广袤大地,一个个宜居生态村庄跃入眼帘,一个个承载着希望与幸福的“绿色梦想”如彩练般在山水间延伸,一个个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农业项目落地生根……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绿色画卷,正在壶关大地上徐徐展开。


来源:长治日报

离婚纠纷诉讼律师
离婚婚后财产
上海咨询律师离婚
北京房子遗产继承